一,logo的那些事,来讲解咯!
注:还在为以上图标发愁吗?
答:作者本人与大家讲解一下具体是做什么的
1、Twitter
Twitter(通称推特)是一家美国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是全球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十个网站之一,与Facebook一个性质,Twitter被形容为“互联网的短信服务
2、Facebook
官方地址:https://www.facebook.com/
Facebook(中文译为脸书或者脸谱网)是源于美国的社交网络服务及社会化媒体网站,名称的灵感来自美国高中提供给学生包含照片和联系数据的通讯录之昵称“face book”。当前尚无官方的中文译名,较为广泛使用则为脸书。
Facebook是世界排名领先的照片分享站点,就是一个社交平台,类似于朋友圈微博这种,可以去分享自己的生活,结交好友
(1)热点:为什么中国出不了Facebook和Twitter?
我们坐拥全球最大基数的网民,我们拥有让人骄傲的四大发明,我们有有流传全世界的孙子兵法,可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却落后了。互联网可以说是江山人才辈辈出,各领风骚三两年。
让我们来简单地回顾一下近几年的互联网,自从Google对微软步步紧逼之后,国外互联网风起云涌,先后出现了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超级巨无霸,这些巨大无朋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是一夜之间出现在我们眼前。基本上这几家公司都是在2004年左右创办的,2004年2月,Facebook由哈佛大学的学生Mark Zuckerberg创办,时隔一年,Youtube于2005年2年由Paypal的三个前员工Chad Hurley、陈士骏(台湾)、Jawed Karim创建,一年后,Twitter于2006年3月21日由Odeo公司正式发布,并于7月份向公众发布。
互联网的颠覆性在于,传统公司一旦壮大,你就很难去挑战他,比如说做快餐的麦当劳,你很难说你自己搞也搞一个快餐公司在数年时间打败它,而互联网则不一样,微软通过Windwos做了这么多年的霸主,但却被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创建的Google打得步步为营,Google就能高枕无忧了么,Facebook和Twitter的出现,让Google寝食不安。正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不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就是国际互联网起去涌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互联网发生了什么?百度推出了Youa,三大门户还是三大门户,只不过腾讯公司插上了一脚,变成了四大门户,Kaixin001抄了Facebook再由病毒式营销在国内红了一把,随后又被陈一舟再次山寨一下,连域名都山寨了。史玉柱靠搞了一个征途,新浪把微博变成名人场,中间出了个山寨Twitter的饭否,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正是:任你风云突变,看我稳坐钓鱼台。
一潭死水的中国互联网是否能令你我深思?是中国人的能力有问题么?那为什么美国内阁中有五位部长是华裔,为什么李安可以拿到奥斯卡,为什么杨振宁可以拿到诺贝尔,为什么四大发明来自中国,为什么孙子兵法可以经久不衰。是中国人的互联网用户太少么?中国拥有4亿网民,号称全世界最大的网民基数。So,why?
(2)Facebook和Twitter区别
美国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个路径发展,某个人或者几个人想出了一个好的创意和点子,通常这些人都很草根,所以你常常会听到某个公司初创于车库中,当这个创意被应用之后,用户如果爆炸性增加,然后风投进来了,通常这个投资都是很大手笔,一般都是上千万或者上亿的风投。
Facebook解决了人与人交往的问题,Twitter解决了信息实时传递的问题,Google解决信息检索的问题,Youtube解决了影像分享的问题,互联网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解决了信息的自由流动,能不能这么理解,信息流通得越快越无阻碍,就越能体现出这个应用的价值?
中国目前成功的互联网应用都是基于广播或者电子商务的,而不是像Twitter是多对多的,目前如果一个网站还是基于广播的形式,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网站是不会成功的,第一个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如果我们的网站可以UGC(用户创造内容),那么办证的门槛就掐住了创业者的七寸,我要是有如此多的资金就不算是草根创业者了。或者,你可以把服务器放到国外,但是好的应用通常都是爆炸式增长,难免不出几个“非法”份子,可能通过你的网站说了一些不太好听的话,这样你的网站可能就不能访问了,甚至是从此以后都不能访问了。在美国肯定也会遇到审查,比如说要是你的网站上有宣杨纳粹的视频或者反人类的视频,我估计是会被政府审查的,但审查也基本上是删除这段了事,不会说就这样而关闭你的网站,除非你的网站是有意这样。但在中国意味着你需要有一大批的人力去审核这些内容,对于像新浪这样的大公司来说,这个事情会容易得多,所以他们才敢于开微博,但对于个人创业者来说,The mission is impossible。
互联网是一个烧钱的行业,烧钱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风投不是范伟(记得那个诚信终端机的范伟不,非诚勿扰)说的越有风险越要投。互联网的这种爆炸式增加就意味着你需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当草根创业者遇到这种用户从1万突然增加到100万的时候,你的资金肯定扛不住,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风投进来了。投一点点钱肯定是做不大的,好的应用在这个时候需要非常多的资金进来,因为互联网你只有稍一延缓,别人就超在你前面去了,所以打铁是需要趁热的。前面我们说到,风投在投资的时候,他会充分考虑到这个项目的风险性,但在中国投资互联网的时候,最大的风险可能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网站会不会突然消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没有哪个风投愿意投资上亿美金,然后突然就不见了的。
我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应用肯定不会是解决信息流通问题的互联网应用,而是像广播、游戏、电子商务这类的应用。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都很难出现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其实这和语言无关,如果你的应用真的很好,将会突破语言的限制,比如说当年windows也没有推出中文版,孙子兵法不是一样传播到国外了么?
3、LinkedIn
官方地址:https://www.linkedin.com/
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中文名:领英。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并于2003年启动。网站的目的是让注册用户维护他们在商业交往中认识并信任的联系人,俗称“人脉”(Connections)。用户可以邀请他认识的人成为“关系”(Connections)圈的人。现在用户数量已达2亿,平均每一秒钟都有一个新会员的加入。LinkedIn公司于2012年4月在中国成立北京代表处。
3.1、Linkedin - 特点
Linked是一个“高效”、“安全”并且“有商务价值”的“白领SNS提供商”:LinkedIn足够高效,而且没有什么打扰用户的信息。即便是广告的投放,LinkedIn也处理的十分艺术:有侧边栏下方几乎不会分散我的注意力; LinkedIn上没有太多会打扰到你的人。而且,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严密地保护起来。这和其他SNS拿着用户资料去做SEO实在是天壤之别; LinkedIn专注于商务功能,并且提供付费服务。这极大地体现了它的确具备提供高质量商务社交服务的能力 LinkedIn是非常适合白领使用的一款SNS工具,尤其是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员工或者自由职业者。不过,Linked不太适合学生使用。因为Linked很注重工作经验和教育背景,如果你现在还在还没毕业,除非你有相当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否则完全可以忽视这个玩意,因为它现在还无法为你创造价值。
3.2、是什么 ?
§ 你可以了解朋友的工作动态 § 你可以推荐或者被推荐工作机会 § 你可以对感兴趣的公司进行背景调查 § 你可以对感兴趣的员工进行背景调查 § 可以搜索工作机会 § 向你的朋友征询工作意见 § 可以发起民意调查 § 可以搜索具备特定技能、背景和经历的员工 § 可以搜索具备特定技能、背景和经历的就业状况
3.3、谁在用 ?
§ 寻求人力资源的猎头和企业 § 在特定人群做市场推广的机构 § 主动求职者 § 维护人脉关系的
3.4、怎么工作的?
§ 发布个人的工作经历 § 建立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 建立企业和个人之间的雇佣关系 § 基于关系和资料建立搜索匹配 § 在特定的关系网络中传递消息
所以,linkedin面向的是,商业环境,工作,求职,应聘。
而facebook面向的主要是生活化的信息。
Facebook、Twitter、LinkedIn三方实力大比拼
用户规模和构成
Facebook 拥有5亿多活跃用户,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用户所耗时间,Facebook都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用户遍布各个年龄层和各种人群,尤其受到在校大学生和刚出校门的毕业生的追捧。Facebook侧重于个人交友和人际关系,为公司提供了独特的商机,也带来许多的挑战。
Twitter 大约有5000万用户,虽然批评家质疑当中有多少是活跃用户,多少用户注册是为了发送垃圾信息。Twitter将状态更新栏的数字限定在140个字符之内,以保证其服务的简便快捷。Twitter被媒体或名流广泛使用,但现在也趋于主流。与Facebook和LinkedIn比较封闭的环境不同,Twitter上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公开的,可供搜索的。
LinkedIn 只侧重于商业人士。拥有大约5000万用户,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用户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被用来招聘人才和B2B模式的商业开发。用户一般不会经常登录,他们会时不时登录一下,接受和发起联系请求,搜索人群或发信息。
公司如何参与
Facebook 广告、Facebook应用、Facebook公司主页(类似于Facebook公司资料主页,用于发布产品升级、特卖活动、视频、图片、活动和Facebook应用)。
Twitter信息流(发布产品升级、特卖、折扣或是在线客服等)。
LinkedIn Pro和Linked In Recruiter让企业可以按照一定条件,搜索个人并与其沟通,用于人才引进、公司发展和广告等。
适用范围
Facebook 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大品牌和中小企业。
Twitter 新闻和媒体公司,B2C,客服。
LinkedIn 人才招聘,B2B的产品和客服。
缺陷
Facebook 严格的隐私政策使接触用户数据受到限制,高级应用编程接口(API)频繁更换。
Twitter 垃圾信息泛滥。
LinkedIn 用户数量不足,参与度不高。
如何判断是否该使用
在Facebook上查找你的用户的规模。登录http://facebook.com/ads/create。请忽略创建广告的所有提示,直接进入到第二步(标有targeting)。 按照你的目标客户群选择最合适的标准,在第二步的末端,Facebook会估算出有多少用户符合你制定的标准。如果这个数量相当可观(超过现有或目标客户数量的10%),那你应该立即登录Facebook。
在Twitter上查找用户规模及其相关性就没这么繁琐了。登需http://search. twitter.com,搜索你的公司名称、竞争对手和与你公司相关的关键词。如果有众多符合条件的搜索结果,那你应该考虑登录Twitter。
在LinkedIn上查找用户规模。登录www.linkedin.com/directads,填写各种资料,完成第一步。在第二步中指定客户分类标准,LinkedIn就会显示有多少用户是符合你的要求的。同上,如果数量可观,你可能需要在LinkedIn上投放广告。
4、GitHub
官方地址:https://github.com/
Github 简明教程
分类 编程技术
如果你是一枚Coder,但是你不知道Github,那么我觉的你就不是一个菜鸟级别的Coder,因为你压根不是真正Coder,你只是一个Code搬运工。
但是你如果已经在读这篇文章了,我觉的你已经知道Github了。
正是Github,让社会化编程成为现实。
什么是 Github?
github是一个基于git的代码托管平台,付费用户可以建私人仓库,我们一般的免费用户只能使用公共仓库,也就是代码要公开。
Github 由Chris Wanstrath, PJ Hyett 与Tom Preston-Werner三位开发者在2008年4月创办。迄今拥有59名全职员工,主要提供基于git的版本托管服务。
目前看来,GitHub这场冒险已经胜出。根据来自维基百科关于GitHub的描述,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出GitHub的增长速度:
今天,GitHub已是:
- 一个拥有143万开发者的社区。其中不乏Linux发明者Torvalds这样的顶级黑客,以及Rails创始人DHH这样的年轻极客。
- 这个星球上最流行的开源托管服务。目前已托管431万git项目,不仅越来越多知名开源项目迁入GitHub,比如Ruby on Rails、jQuery、Ruby、Erlang/OTP;近三年流行的开源库往往在GitHub首发,例如:BootStrap、Node.js、CoffeScript等。
- alexa全球排名414的网站。
注册账户以及创建仓库
要想使用github第一步当然是注册github账号了, github官网地址:https://github.com/。 之后就可以创建仓库了(免费用户只能建公共仓库),Create a New Repository,填好名称后Create,之后会出现一些仓库的配置信息,这也是一个git的简单教程。
Github 安装
配置Git
首先在本地创建ssh key;
$ ssh-keygen -t rsa -C "your_email@youremail.com"
后面的your_email@youremail.com
改为你在github上注册的邮箱,之后会要求确认路径和输入密码,我们这使用默认的一路回车就行。成功的话会在~/
下生成.ssh
文件夹,进去,打开id_rsa.pub
,复制里面的key
。
回到github上,进入 Account Settings(账户配置),左边选择SSH Keys,Add SSH Key,title随便填,粘贴在你电脑上生成的key。
为了验证是否成功,在git bash下输入:
$ ssh -T git@github.com
如果是第一次的会提示是否continue,输入yes就会看到:You've successfully authenticated, but GitHub does not provide shell access 。这就表示已成功连上github。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本地仓库传到github上去,在此之前还需要设置username和email,因为github每次commit都会记录他们。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 name"
$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your_email@youremail.com"
进入要上传的仓库,右键git bash,添加远程地址:
$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yourName/yourRepo.git
后面的yourName和yourRepo表示你再github的用户名和刚才新建的仓库,加完之后进入.git,打开config,这里会多出一个remote "origin"内容,这就是刚才添加的远程地址,也可以直接修改config来配置远程地址。
创建新文件夹,打开,然后执行git init
以创建新的 git 仓库。
检出仓库
执行如下命令以创建一个本地仓库的克隆版本:
git clone /path/to/repository
如果是远端服务器上的仓库,你的命令会是这个样子:
git clone username@host:/path/to/repository
工作流
你的本地仓库由 git 维护的三棵"树"组成。第一个是你的 工作目录
,它持有实际文件;第二个是 暂存区(Index)
,它像个缓存区域,临时保存你的改动;最后是 HEAD
,它指向你最后一次提交的结果。
你可以提出更改(把它们添加到暂存区),使用如下命令: git add <filename>
git add *
这是 git 基本工作流程的第一步;使用如下命令以实际提交改动: git commit -m "代码提交信息"
现在,你的改动已经提交到了 HEAD,但是还没到你的远端仓库。
推送改动
你的改动现在已经在本地仓库的 HEAD 中了。执行如下命令以将这些改动提交到远端仓库: git push origin master
可以把 master 换成你想要推送的任何分支。
如果你还没有克隆现有仓库,并欲将你的仓库连接到某个远程服务器,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添加: git remote add origin <server>
如此你就能够将你的改动推送到所添加的服务器上去了。
分支
分支是用来将特性开发绝缘开来的。在你创建仓库的时候,master 是"默认的"分支。在其他分支上进行开发,完成后再将它们合并到主分支上。
创建一个叫做"feature_x"的分支,并切换过去: git checkout -b feature_x
切换回主分支: git checkout master
再把新建的分支删掉: git branch -d feature_x
除非你将分支推送到远端仓库,不然该分支就是 不为他人所见的: git push origin <branch>
更新与合并
要更新你的本地仓库至最新改动,执行: git pull
以在你的工作目录中 获取(fetch) 并 合并(merge) 远端的改动。 要合并其他分支到你的当前分支(例如 master),执行: git merge <branch>
在这两种情况下,git 都会尝试去自动合并改动。遗憾的是,这可能并非每次都成功,并可能出现冲突(conflicts)。 这时候就需要你修改这些文件来手动合并这些冲突(conflicts)。改完之后,你需要执行如下命令以将它们标记为合并成功: git add <filename>
在合并改动之前,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预览差异: git diff <source_branch> <target_branch>
标签
为软件发布创建标签是推荐的。这个概念早已存在,在 SVN 中也有。你可以执行如下命令创建一个叫做 1.0.0 的标签: git tag 1.0.0 1b2e1d63ff
1b2e1d63ff 是你想要标记的提交 ID 的前 10 位字符。可以使用下列命令获取提交 ID: git log
你也可以使用少一点的提交 ID 前几位,只要它的指向具有唯一性。
替换本地改动
假如你操作失误(当然,这最好永远不要发生),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替换掉本地改动: git checkout -- <filename>
此命令会使用 HEAD 中的最新内容替换掉你的工作目录中的文件。已添加到暂存区的改动以及新文件都不会受到影响。
假如你想丢弃你在本地的所有改动与提交,可以到服务器上获取最新的版本历史,并将你本地主分支指向它: git fetch origin
git reset --hard origin/master
实用小贴士
内建的图形化 git: gitk
彩色的 git 输出: git config color.ui true
显示历史记录时,每个提交的信息只显示一行: git config format.pretty oneline
交互式添加文件到暂存区: git add -i
链接与资源
图形化客户端
指南和手册
相关文章
- Github 简明指南:http://rogerdudler.github.io/git-guide/index.zh.html
- 如何高效利用GitHub: http://www.yangzhiping.com/tech/github.html
作者:运维老许
联系方式:strive120620@163.com
微信公众号:Linux必修之路
声明1:本站部分资源收集自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交流,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我将尽快处理!
声明2:本文版权归作者,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在文章页面给出原文链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